2024年全国两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国家战略任务,中国新闻社推出《向新而行》系列专题片,聚焦科技前沿企业,展现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十周年之际,中国新闻社、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福清核电联合策划,走进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现场,聚焦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通过与“华龙一号”建设运营、技术服务骨干深度了解、采访交谈,回顾“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开工建设十周年历程,阐述其在安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并分享“黄金人”操纵员的成长故事,以及“华龙一号”在产业链协同、国际合作、助力“碳中和”等方面的成果,深度展示这一走向世界的“华龙名片”。
“华龙一号”不仅是中国核工业自主创新的重大成就,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更成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为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报道原文(节选)
2025年,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迎来开工建设十周年。十年间,“华龙一号”以自主创新为引擎,驱动中国核电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华丽转身,在核电发展历程中刻下了属于中国的深刻印记。
“华龙一号”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里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所在地。清洁的电能正在被持续稳定输出。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落地福建福清核电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核电站作为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巨大。
尤兵:像以前我们搞调试需要靠人工去做一些信号的模拟,我们开发了这样一个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响应时间自动测试的一个装置,这个在行业内属于突破性的,从之前21天缩短到1天之内把这个工作能够完成,提高了很大的效率。
王五妹:机组前后冲转了12次,上行下行过程中干预的9次,这个振动的问题后面分析出来,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轴向间隙的问题,在我们整个的这个干预(措施),直到最后,把这个振动(参数)降到了这个合格范围内。
朱金刚:自“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运以来,始终保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截至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已连续安全运行超1000天。示范工程两台机组连续两年保持“零非停”,累计发电近650亿度。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分别达到满分,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以优秀的运行业绩充分验证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和先进性。
林真:非能动主要是应对于事故工况下的,没电的时候,反应堆里面本身还有很大的热量,如果没有控制好,有可能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故。我们这个反应堆能利用它“非能动”的特性,它可以自动地把热量导出来,确保这个反应堆不会发生很严重的事故。
杨文昕:在大学的时候就对运行特别感兴趣,就觉得主控室里(有操作)盘台在那儿,看着好酷,就像小时候看动画片就跟操作机甲一样,然后就想我以后一定要当运行操纵员。操纵员的责任会比较大,因为核电站核安全是第一位,我们是不允许出现人因失误的,我们会有好多的工具去防止你出现这个人因失误,因为总有话说“是个人他总会出错”,我们就要避免发生人出错的情况。
郭云生:我们技术服务现在主要的市场在国内,我们从人员培养上面,从生产准备上面,从调试准备上面,调试一直到后期的各个阶段都会产生很多的技术服务。海外的技术服务,我们目前是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帮助卡拉奇核电的两台机组分别达到了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的100分。
刘学春:从第一台“华龙一号”落地福清,再到41台机组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带动上下游近6000余家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华龙一号”不仅成为中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成就,同时成为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进一步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东海之滨,“华龙一号”机组巍然屹立,澎湃电力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站在新的起点上,“华龙一号”正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向新而行,开启核电发展的新篇章,为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网配查配资-股票如何开杠杆-网络配资炒股-114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